依市兴镇 探索城乡融合发展试点的“棉竹路径”

时间:2023-09-01 08:28:37 · 来源:乐山日报

美丽乡村图景

美哉棉竹,自古形胜,嘉州之重镇,北门之锁钥。城乡结合部的非纯农业乡镇如何实现乡村振兴?近年来,市中区棉竹镇立足区位特点和资源禀赋,坚持以党建引领为总抓手,以人居环境整治为切入口,以资源融合致富增收为落脚点,因地制宜,全面谋划,协同推进,努力探索一条“依市兴镇”的城乡融合发展试点“棉竹路径”。

党建引领举旗定向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强化组织领导。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强有力的“一贯到底、层级分明”组织架构下的党组织力量强力推进工作,发挥好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树好一面旗帜,从“书记一人干”变为“‘两委’一起干”,大胆使用党性强、工作能力强、群众口碑佳的“两委”干部,用好“在岗一批人”。打好一片基础,从“群众旁边看”变为“群众跟着干”,在全镇党员中开展“我家有党员”亮身份行动,用好“村上一批人”。

压实政治责任。镇村两级始终坚持书记抓、抓书记,以抓关键少数推动城乡融合乡村振兴工作责任落地。推动形成“一把手”带头党委统一领导,“一盘棋”推进全镇上下围绕一个目标干,“一条链”明责把抓党建促乡村振兴纳入考核述职。

强化规划引领。坚持“优化布局、因地制宜”国土空间规划理念,全镇镇村两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融入市中区平羌三峡生态旅游片区规划,制定美食休闲花景村、嘉阳遗产风景带、轻户外无动力乐园、原乡里微度假庄园等乡村振兴“一村一带两园”发展规划,让规划“一张图”成为城乡融合发展“风向标”。

天蓝地净打好基础

围绕环境卫生好,确定了以“净化环境、美化棉竹、服务发展”为主要目标,以治污、治乱、治荒“三治并举”为主要内容的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思路,用“天蓝地净”的“秀逸棉竹”人居环境为吸引客商和投资的基础,相关做法在全市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暨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推进会作了交流。

围绕工作效率高,建立了党建引领下的“党员示范+党员包户+网格管理+群众自发”的人居环境整治高效工作体系,实行划片包干、网格管理、包保到户,实现环境治理无死角全覆盖,累计清理道路90余公里,卫生死角83处,清理垃圾113余吨。

围绕参与程度高,强力宣传发动,通过设立宣传专栏、村村响广播、宣传车滚动播放、入户发放《“五清”行动公开信》和宣传手册等方式,调动党员群众参与“五清”行动1500余人次,发动全民参与人居环境整治。

便利的交通

资源整合致富增收

做好基础设施建设保障。积极与市区两级职能部门沟通协调,实现全镇水电气网全面开通。会同四川电信开展“数字乡村”建设活动,安装摄像头87个。完成了308线建设、通棉路路面和污水整治、村组产业路建设,优化提升了集镇道路设施,路面进行了硬化黑化,新建智能停车场2个,停车位1000余个。协调市级部门将14路公交车站点延伸至乡村振兴示范点“江岸花村”。交通条件的改善,大大便利了游客出行,助力了棉竹发展“近郊游”经济。

江岸花村玫瑰园

促进要素流动项目转化。梳理盘活集体建设用地16.53亩、国有闲置土地50余亩、撂荒整治收回土地300余亩、闲置集体公房720余平方米等土地房产资源,利用挂牌成立的棉竹镇农村产权镇级服务站,实现集体资产增值保值,助力乡村振兴,棉竹镇天空山村原村委会办公楼成为全市通过公开竞拍形式处置村级闲置资产的“第一拍”。“项目为王”促进生产要素转化为经济发展,依托近郊区位优势和便利的交通条件促成农旅融合项目18个,涉及投资约3000万元,项目包括百亩江岸花村玫瑰园、青衣小寨、勇士部落等,涵盖休闲观光、田园采摘、亲子互动、文化体验等多种旅游业态,乡村振兴竞争力有效增强。

利益联结集体村民双增收。充分利用城乡融合的优势和资源,多途径多渠道帮助村集体经济“上台阶”,探索建立“集体经济+国有企业+社会资本”融合发展模式,依托国企搭建平台辐射民企资金流入,社区集体经济合作社通过资源量化入股分红,形成了合理优化的利益联结机制,盘活集体闲置资产,扩宽收入来源。2022年全镇6个村社区集体经济收入平均达到23万余元,最高的村收入达61.8万元。(吴淑刚 记者 赵径 图片由棉竹镇政府提供)

(编辑:杜冬丽)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