犍为:厚植“粮仓”稳“饭碗”

时间:2023-05-12 11:08:21 · 来源:乐山日报

犍为,农业有个“金字招牌”——全国产粮大县。


(资料图)

新时代,犍为扛起新使命和新担当,坚决守牢粮食安全底线,持续檫亮“金字招牌”。日前召开的县委农村工作会议明确提出,提质粮油兔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提档粮油猪种养循环现代农业园区、提级犍为优质稻现代农业园区、提速粮油姜现代农业园区,加快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循环示范区,确保完成全年粮食产量28.06万吨目标任务。

农田提质——

筑牢“粮仓”基石

立夏小满正栽秧。

5月6日,雨后放晴,寿保镇敖家村7组,村民正抢抓晴好天气栽插秧苗。

“这是敖家村的300亩优质稻栽插正在扫尾,得益于高标准农田完善的排灌渠系,不再‘靠天’栽秧,保证了栽插进度”。望着满栽满插的稻田,种粮大户万伦告诉记者,他在寿保镇敖家村和健康村流转了5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稻。“小田并大田,坡地变平土,有效提升了机械化程度,1台插秧机1天可插秧10多亩,前几天,健康村的200多亩稻田,6台机器同时作业,3天就栽完了。”说起高标准农田,万伦竖起拇指,赞不绝口。

自建设高标准农田后,健康村两委决定流转土地,招引业主,规模化、现代化种植粮食。“通过土地流转,村民持续获得收益;实施稻虾共作、稻药轮作等新技术,村集体经济也有了发展。”前后对比,村支部书记瞿兵满脸笑容。

耕地是粮食生产“命根子”,藏粮于地,犍为县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据悉,截至目前,全县已建成高标准农田35万亩;接下来将实施全域土地整理,启动罗城片区3万亩粮仓基地项目,新建、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4.1万亩,完成优质稻、再生稻蓄留10万亩以上,全力打造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循环示范区。

建良田,更护良田。犍为县按照分级管理、逐级负责、属地管理,积极推行县、镇、村、组“四级田长制”,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确保良田姓“粮”、农田姓“农”。

科技赋能——

激发“粮仓”活力

春耕时节,犍为农技培训到田间。

前不久,犍为各镇农技服务中心负责人、乡村植保员和部分水稻种植户齐聚罗城镇二龙村2组,“天府粮仓”循环示范区水稻带药移栽现场培训在这里举行。

“病要防早、虫要治小……”县农业农村局推广研究员彭成林向大家详细讲解水稻带药移栽技术。乡村植保员现场演示带药移栽的药剂配制及田间施药。

粮食稳产丰产,科技是关键。犍为把科技贯穿到粮食种、管、收、储各环节全过程。

——一粒好种,千粒好粮。开展水稻、玉米、大豆等主要粮食作物40多个优良品种的品比试验、展示评价、示范推广,全县水稻、玉米等主要农作物良种普及率达98%以上。同时,加强种子市场监管力度,降低粮食生产源头风险,确保种子质量及市场安全可靠。

——普及农业种植新技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抽调党员、专家、科技特派员等50余人,组建春耕生产工作技术指导小组,深入田间地头,采取“集中培训+对点对户分散交流”模式,开展农业实用新科技、农业法律法规培训300余次,全县农业主推技术覆盖率达95%以上,让农民“会种地”变为“慧种地”。

——探索农业种植新模式,提升土地综合生产能力。与省农科院、川农大、市农科院等科研院所合作,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种植结构,推广实施粮果、粮蔬套种轮作等种植模式,实现一田多产,一季多收,促进农业提质增效。

——推进农业机械化,应用移动互联网、智能控制、卫星定位等信息技术,加速水稻、玉米机插机播、植保无人机病虫防治等农业机械化广泛使用和转型升级,全县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有效提升了粮食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与此同时,利用水稻高产创建示范项目,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社会服务1万亩以上。

农场示范——

引领“粮仓”前行

起苗、装车、运输……5月6日,君哥家庭农场集中育秧基地一派繁忙。“今年选用川优6203、宜香优2118等优质水稻品种,育秧苗100余亩,秧苗供给罗城镇及周围乡镇进行大田栽培。”育秧基地管理员卞荣良介绍,集中育秧可以有效提升水稻育秧技术及组织化、集约化水平,保证秧苗质量。

君哥家庭农场位于罗城镇二龙村。2016年,村民代志军在罗城片区流转500多亩土地种植优质稻,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发展现代农产品加工业,建设冷链烘干仓储设施,新建大米加工生产线,带动了种植大户10多户种植水稻2500亩。

不只“君哥”,放眼全县,犍为学友、鑫阳等22个家庭农场、种植大户星罗棋布,全年规模种粮4000余亩,推广新品种、示范新技术。

“农业新技术教育、培训和优质高产新品种、现代农机的推广、应用是粮食生产的后劲所在,要充分发挥家庭农场的示范、引领功能,为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粮仓’贡献犍为力量。”县农业农村局负责人说。

(编辑:李天淼)

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