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新智

时间:2023-03-26 09:19:29 · 来源:乐山日报

“我的青少年时光是在乐山度过的”

张在军


【资料图】

吴新智(1928年6月2日—2021年12月4日),著名古人类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1984年,吴新智和两位国外学者共同提出了现代人起源的“多地区进化假说”,这一假说成为现代人起源的世界两大假说之一;1998年,他提出“连续进化附带杂交”的假说,次年又进一步提出“网状连续进化附带杂交”,这一学说影响至今。鲜为人知的是,吴新智曾经在乐山度过了八年的青少年时光。

西迁到乐山 遭遇大轰炸

1928年6月2日,吴新智出生于安徽合肥。祖父吴道甫是前清秀才。父亲吴瑞庭在弟兄6人中最小,只读过一点私塾,纱布号学徒出身,先后为太平银行和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出纳员,50岁因脑溢血去世。母亲蔡贤略识文字,在家相夫教子,是吴新智的启蒙老师。

1938年春末夏初,吴新智兄妹三人因战火随父母经六安、信阳、武昌,然后溯江而上,逃至四川乐山。父亲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上班,他是县立群众教育馆图书室的常客,还不时在书店中蹭书看。后方的日子过得还算太平。

1939年8月19日中午,吴新智和妹妹吴新清、弟弟吴新国在乐山的家中帮助妈妈打扫清洁卫生。突然响起了空袭警报,但大家都习以为常,认为乐山是个不重要的小县城,日军的飞机不会轰炸,只有重庆等大城市才是日军轰炸的重点。平日中午父亲都无暇回家,但那天父亲幸好回家,一进家门就朝着吴新智兄妹们大喊:“赶紧躲到外面去!”

听到父亲的喊声,一家人迅速从房子里跑出来,刚跑出屋子躲在一堵大墙下,就看到日机投下的炸弹在强烈的阳光照耀下闪闪发光,瞬间尘土飞扬,伸手不见五指。大家惊呆了,不知道过了多久,忽听妹妹喊了声“妈妈!”大家才回过神来,天昏地暗中父亲挨次呼喊亲人的名字,等很长时间才能看清人影。幸运的是,一家五口人都没有受伤,但居住的木房已经全部坍塌,生活用品都被压在房梁下。

巷口也被大火封住,大家纷纷涌向巷子尽头的小学操场。父母将从废墟中捡出的小皮箱交给孩子们看管,又返回废墟抢救衣物。巷子尽头的土墙被人推倒后,人们蜂拥而出,吴新智和弟弟妹妹抬着小皮箱被裹挟着逃了出去。在一个小山坡等到傍晚时分,才与父母相聚。一时间无家可归,只好暂住在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办事处主任彭正松的家中。

以后每逢人生坎坷不顺,吴新智即回想起这段死里逃生的经历,心态自归平和。这次大轰炸,也坚定了吴新智努力学习知识,将来用科学报国的决心。

大轰炸之后,上海商业储蓄银行在西郊马蹄冲(出高西门后经过西湖塘,再向南转西,翻过一个小山岭就到马蹄冲) 盖了一些草房作为家属宿舍,12岁的吴新智开始了乡野生活。他记得上学的时候经过小路必须穿草鞋或胶鞋,穿布鞋则很容易磨破。自幼家贫的吴新智买不起胶鞋,布鞋也没几双。在寒冬腊月里,他也必须穿草鞋走路,只有快到学校才能换上布鞋。后来每每回忆起这段艰苦岁月,吴新智总是感慨:国家落后,百姓就会受别人欺负,作为中国人,必须发愤图强,以读书救国为己任。

吴新智手绘记忆中的《乐山县城西部略图》

吴新智和本文作者

一边读附中 一边读武大

1940年,吴新智考取了乐山县立中学。当时县中为躲避轰炸,迁到牟子场以北的毛锅厂办学。校长万隽上任之后,新聘的教师大多来自武大,有郭焕庭(几何)、王继武(代数)、张教檀(英语)、谭英华(历史)等。万校长还安排吴新智与同学叶至诚(叶圣陶幼子)二人住在英语老师朱经兰卧室的外间,大概是为了保其夜间安全。

1942年,吴新智转入武大附中(即私立乐嘉中学)读初二。该校是武大土木系涂允成教授牵头,联络乐山地方人士出资合办的,校长及教师全是武大的师资力量。

学校最初选址铜河2号的一座破庙——王爷庙(又名天后宫,今滨河路市环保局宿舍处)。吴新智还告诉笔者,乐嘉中学于1941 年9 月开学后,面向社会正式招考高中、初中学生。

至于任课老师,吴新智记得教数学的有张远达讲师、夏振东讲师,他们在新中国成立后都是武大教授。初三的英语老师,是理学院桂质廷教授的夫人、中美混血儿许海兰,那时她汉语不行,几乎全用英语上课。在教吴新智这个班的最后一课中,她邀请全班同学去她家做客。全班同学集资买了一块白色嘉定大绸,让她做连衣裙。记忆最深的是,武大历史系教授、法国大革命史专家杨人楩,要求学生们写作文要模仿《大公报》社论的逻辑,强调“唯陈言之务去”(韩愈《答李翊书》),吴新智一直视为座右铭。由于武大附中师资力量强大,且沿袭武大校风,作业布置频繁,考试尤其严格,所以,武大附中在短短几年所教育的学生中出了4位院士(欧阳予、吴新智、杨弘远、黄尚廉),这在中国的教育史上也是罕见的。

武大附中属于私立性质,需要学生交纳学杂费,而吴新智是依靠父亲单位提供的奖学金,如果能够上大学就可以享受国家的“贷金”资助。当时大学的录取率非常低,吴新智考虑如果高中毕业后不能马上考进大学,便不得不靠父母吃饭。为避免增加家里生活负担,他决定提前考大学。于是,他在读高二的同时自学高三年级的课程。高中二年级结束,他便就近报考了乐山的国立武汉大学。

吴新智告诉笔者,他自幼身体痩弱,加之母亲多病,因此从小就立志学医。但武汉大学没有医学院,假如去成都报考华西协合大学医学院,来往需要一笔不菲的旅费支出,吴新智不希望为家里增添负担,所以他最终报考了武大的法律系。他担心被校长阻挠,不敢用真实名字,就用夭折的弟弟吴新基的名字报考。考试成绩出来后,他竟然考了第一名。

为了实现作医生的理想和享受借贷金的资格,吴新智一边读武汉大学法律系,主要在家自修,一边仍旧在武大附中读高三,以便1946年拥有高中毕业文凭后报考医学院。从1945年秋到1946年夏,他两边的课程都没有拉下。

1946年夏,吴新智从附中毕业,放弃了武大学籍,考入同济大学医学院。同济医学院毕业后,又到大连医学院(现大连医科大学)进修人体解剖学。既然学了医,怎么又跨界到考古学了呢?吴新智告诉笔者,出土的古人类化石主要是远古人的骨骼和牙齿,对它们的研究是人体解剖学中骨骼学的一个组成部分。

回忆乐山城 往事在眼前

吴新智的青少年时光,大都是在乐山度过的。不少关于乐山的人和事,七八十年后仍历历在目。

1938年下半年和1939年上半年,吴新智家住在府街。这是条南北向不长的街,其东侧南端有“一乐也旅馆”,向北隔几家门面是吴家。向北不远有家“息尘旅馆”,再往前不远的街道西侧有“安居旅馆”,其进门处是理发馆,吴新智每月在那里理发。在这条街住了一年,特别是因为这三个旅馆的名称很有特色,所以印象特别深刻。此外,乐山城里还有一些很有特色的店名,比如府街有家钟表店名为“定四时”,中土桥街有家馆名为“果腹”,鼓楼街转角处的茶馆名为“醍醐茶舍”,都被吴新智记住了。

1939年冬以后,吴新智和武大外文系教授、英国人李纳做了约两年的邻居。两家都住在西郊马蹄冲,它是两山之间的山谷。吴家住在谷口,向上是中国旅行社的家属宿舍草房,再向上便是李纳住的三间草房,吴新智经常去他家玩,“他要我写中国字挂在墙上”。再向上是武大工学院机械系笪远纶教授,以及土木系余炽昌教授两家合建的草房。笪教授的儿子笪天锡比吴新智稍大,余教授的三个儿子比吴稍小。

抗战时期,乐山属于四川省第五行政督察区。吴新智告诉笔者,督察专员公署的牌子在陈炳光当专员时悬挂在金花巷,县政府的东小门旁。专员换成柳维垣后,专员公署搬到城北的草堂寺。“柳专员的儿子柳绍铭与我从1941年秋到1945年夏在同班学习,十分熟悉,我常去草堂寺他家玩。我记得柳维垣曾经将古语‘官不修衙’改成‘官必修衙’,为他将公署扩大,搬到草堂寺辩解。”

1942年下半年,吴家搬到陕西街“海光宿舍”,也就是上海商业储蓄银行的职工宿舍。在这里一直住到抗战胜利。为了欢庆抗战胜利,吴新智记得那天晚上,上海银行从外面餐馆叫了菜,全体职工和家属在宿舍院子里大会餐。

采访手记

2018年1月10日,笔者专程赴京采访吴新智先生,先生从少年求学乐山讲到晚年研究古人类,从下午三点讲到万家灯火。如今,先生虽已离我们而去,但他那平和的人生态度、严谨的治学精神,值得我们学习。(本文图片由张在军提供)

(编辑:杨梅)

推荐